2025年海外網(wǎng)紅營銷:YouTube、Instagram、TikTok三大社媒平臺算法解析
在2025年,海外網(wǎng)紅營銷作為社媒營銷的關鍵部分,與各大海外社媒平臺緊密相連。無論是社媒規(guī)則還是社媒內容特性,都對我們的海外網(wǎng)紅營銷策略有著重大影響。而社媒平臺運行的底層邏輯——平臺算法,更是海外網(wǎng)紅營銷人員必須掌握的知識。在此,我們?yōu)槟敿毥庾xYouTube、Instagram、TikTok三大海外社媒平臺的算法邏輯,助您的出海品牌在海外網(wǎng)紅營銷中大放異彩,生意蒸蒸日上!
#1. YouTube:視頻爆量的秘訣
YouTube作為全球最大的視頻分享平臺,開創(chuàng)了全民分享視頻內容的新時代。隨著直播、短視頻等多樣內容形式的發(fā)展,YouTube不斷改進其算法推薦和搜索推薦等功能,以提高內容分發(fā)效率。
YouTube的算法設計歷經了三個階段:2012年以前以點擊量為核心;2012 - 2016年注重點擊量與觀看時長;2016年后采用機器學習機制。
該算法的設計初衷是增加用戶在YouTube上的觀看時長,根據(jù)觀眾的喜好推薦視頻。也就是說,YouTube算法關注的重點并非視頻內容本身,而是觀眾的喜好。
簡單來講,YouTube推薦算法主要包括兩層網(wǎng)絡:候選池(candidate generation)和排名池(ranking)。
一般來說,第一層網(wǎng)絡較為寬泛,主要依據(jù)用戶行為,如觀看記錄、觀看時長、踩贊等以及人口學特點對視頻進行初步篩選。而第二層網(wǎng)絡的標準更為精細,例如用戶觀看記錄、視頻點擊量、新鮮度等。
當視頻通過第一層篩選進入第二層網(wǎng)絡時,會按照第二層網(wǎng)絡的標準進行排名,高分視頻將優(yōu)先推薦給用戶。比如,如果用戶未觀看推薦的影片,那么下一次加載時,模型會自動降低該影片的排名。通常,視頻的觀看量和點贊數(shù)越多,排名就越高。
YouTube的視頻推薦主要有搜索、觀看頁推薦、首頁推薦、時下流行推薦、訂閱內容&通知推送等五種方式。
了解了YouTube的推薦算法機制后,如何與網(wǎng)紅合作打造有爆量機會的視頻內容呢?
提升視頻關鍵詞準確度(SEO)
YouTube算法會查看視頻的元數(shù)據(jù),以此判定視頻的內容、類別以及可能感興趣的用戶群體。因此,上傳者在上傳視頻時應使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而且,由于YouTube兼具搜索引擎和視頻平臺的功能,所以要做好關鍵詞研究并正確運用。
使用具有吸引力的縮略圖
除了直擊痛點的視頻標題,一張吸引人的視頻縮略圖對于吸引用戶點擊視頻也至關重要,這樣能最大程度提升視頻的吸引力。
縮略圖的主要目的是向觀眾展示視頻內容,并激發(fā)他們的觀看欲望。在制作縮略圖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且不同類型的視頻和不同群體有不同規(guī)律,要靈活變通、不斷嘗試,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頻道的圖片風格。
外部渠道引流
據(jù)YouTube官方消息,YouTube算法只關注視頻在平臺內的表現(xiàn),不會受外來流量的影響,表現(xiàn)良好的視頻將獲得更多推薦。
也就是說,YouTube平臺不會因為外來流量的增加而對頻道進行限流處理。因此,您可以通過YouTube廣告、外部網(wǎng)站、社交媒體等外部渠道為自己的視頻或頻道引流,以提升視頻數(shù)據(jù)表現(xiàn),獲得更多推薦。
#2. Instagram:從時間序列到算法分發(fā)
Instagram以美學濾鏡圖片分享社區(qū)為切入點,堅持原創(chuàng)內容和極簡產品風格,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迅速成為熱門產品。憑借Instagram平臺的潮流文化屬性以及Facebook強大的平臺生態(tài),它已發(fā)展成為全球月活躍用戶超過10億的頭部社交媒體平臺。
Instagram早期的內容分發(fā)與Twitter類似,按照時間順序展示平臺內容。但隨著時間推移,Instagram發(fā)現(xiàn)更新頻率高的用戶總是排在前面,這對其他發(fā)布優(yōu)質內容的用戶不太公平。于是,Instagram決定引入算法分發(fā)。
Instagram的算法主要基于以下六個方面為內容進行排序:個人興趣、及時性、用戶關系、頻率、關注和使用時長。其中,個人興趣、及時性、用戶關系是Instagram機器學習的主要依據(jù),頻率、關注和使用時長則是額外考慮因素。
此外,Instagram算法還有以下特點:
Instagram不會隱藏任何內容,只要用戶一直刷新,就一定能看到所有內容;
算法不會對照片和視頻有優(yōu)先推薦的邏輯,但會考慮用戶偏好,如果用戶總是不看視頻,推薦的視頻會逐漸減少;
Instagram不會對發(fā)Stories和其他特定內容的用戶提高分發(fā)權重;
Instagram不會對頻繁發(fā)布的用戶降低分發(fā)權重,但一起發(fā)布的內容可能會穿插在其他人的帖子中展示。
另外,雖然我們將Instagram的內容算法統(tǒng)稱為算法,但Instagram與YouTube和TikTok不同,它的算法是由多種算法集合而成,以實現(xiàn)精細化的場景分發(fā)。因此,對于Stories、Reels、Explore,Instagram都有不同的算法運行機制。
Instagram Stories
Instagram Story算法通常會優(yōu)先處理互動最多的用戶的內容,而非Story的特定內容。雖然由于其時長較短,及時性對故事來說不是特別重要,但一旦故事發(fā)布超過10小時,就會對排名產生輕微影響。
Instagram Reels
和Feed帖子一樣,Instagram會將您的內容推送給與您互動最多的用戶。
根據(jù)Instagram的說法,品牌和創(chuàng)作者應創(chuàng)建具有娛樂性、啟發(fā)性或實驗性的卷軸,并使用tag文本、相機效果或濾鏡等創(chuàng)意工具。
此外,發(fā)布Reels時應避免發(fā)布低分辨率、模糊以及已在其他地方共享或明顯從其他平臺搬運的Instagram卷軸。一旦被算法識別,這類卷軸將被取消推送。
Instagram Explore
雖然Instagram首頁動態(tài)主要由已關注的用戶內容組成,但“探索”動態(tài)幾乎完全來自新用戶。
Instagram探索頁面算法會根據(jù)用戶之前的互動,為用戶提供它認為最感興趣的內容。據(jù)Instagram的說法,Explore中預測的是用戶最重要的行動,包括喜歡、保存和分享等。
#3. TikTok:推動病毒式傳播
在近年來風靡全球的TikTok,作為全球最大的流量風口之一,已成為各大品牌營銷的重要著力點。在TikTok上,低成本獲得高曝光的案例屢見不鮮。
TikTok官方曾表示,其推薦算法本質是一個“旨在幫助人們擁有更多個性化體驗的推薦系統(tǒng)”。和大多數(shù)推薦算法一樣,TikTok算法也是根據(jù)用戶喜好運行的。
但與Instagram、Facebook算法不同的是,TikTok算法的最大特點是去中心化。也就是說,無論您是擁有百萬粉絲的大博主,還是新注冊的賬號,只要發(fā)布了視頻,都會進入流量池,然后經過層層篩選,以數(shù)據(jù)決定勝負。
因此,對于TikTok的主要算法,我們需要了解流量池算法機制以及內容分發(fā)機制。
TikTok推薦算法遵循螺旋上升機制進行流量分發(fā),不斷使優(yōu)質內容獲得最大程度的曝光。所謂流量池,是指根據(jù)不同播放量劃分的不同層級。
當視頻發(fā)布后,TikTok會自動將視頻推送至一級流量池,并觀察這些用戶對視頻的反饋。一級流量池中推送的一般是細分領域的用戶,這部分用戶是根據(jù)賬號權重以及視頻內容標簽來確定的。TikTok會根據(jù)內容標簽將視頻內容推送給可能感興趣的用戶。
一級流量池的表現(xiàn)決定著視頻是否能被推送至下一級流量池或更大的流量池。而視頻能否被推送至下一流量池主要取決于以下三點:
多樣互動:包括點贊、評論、分享等;
即時互動:用戶在觀看多長時間后會產生互動;
完播率:即視頻完整播放次數(shù)/視頻打開次數(shù)。
此外,賬號的權重越高,系統(tǒng)越有可能跳過某些流量池,直接將內容推送至更高的流量池。例如,一些認證過的賬號通常具有較高的權重,其視頻內容可能直接跳過一級流量池,進入二級或更高的流量池。
創(chuàng)作者上傳作品后,作品在TikTok內部經過一系列流程的篩選、匹配,最終分發(fā)給用戶。
TikTok的作品分發(fā)機制依次由審核機制、消重機制、特征識別機制和人工干預機制構成。
審核機制
TikTok的審核機制分為機器審核和人工審核。一般情況下,主要由機器對視頻內容、畫面、關鍵詞進行審核,判斷視頻是否包含違規(guī)內容。人工審核主要輔助處理機器無法判斷的內容。審核內容通常為視頻內容、標題等是否存在敏感信息、是否違反TikTok社區(qū)規(guī)則等。
消重機制
消重機制主要是為了保護原創(chuàng)內容。對上傳視頻與平臺已有的視頻進行對比,若發(fā)現(xiàn)重復度較高的視頻,則會給予低流量推薦。
特征識別機制
特征識別機制主要是對視頻內容與標題進行分類標簽,并匹配相應的用戶人群,也就是決定視頻發(fā)布時在第一級流量池匹配給哪些用戶。
人工干預
由于機器無法百分之百判定內容是否違規(guī),TikTok在機器審核的基礎上引入了人工干預機制,以彌補部分機器審核的漏洞。
(注:以上內容整合了相關資料及最新的行業(yè)動態(tài),僅供參考。部分觀點來源于行業(yè)專家及相關研究報告。)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wǎng)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