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品牌化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跨境電商品牌化: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所有的紅利,都是源于短暫的供需失衡。去年11月,中國跨境賣家賺得盆滿缽滿,彼時大家都還來不及思考:賣出去的究竟是什么?海外消費者再一次選擇我的理由是什么?而到了2025年11月,疫情未去,紅利已去。在供應鏈緊張、全球經濟下行的的大浪潮下,跨境電商被迫進入精耕細作時代,品牌化成大勢所趨。其實,很多賣家的品牌化道路一開始就走偏了。
6000元的菜板比60元的菜板貴在哪?先從一件小事說起。前兩天去超市閑逛,筆者被一塊菜板震驚到了。因為這塊看上去平平無奇的菜板,居然標價為6000多元。商品標簽上有介紹,這是美國某家族手工制作品牌。偌大的中國造不出來同樣質量的菜板嗎?那不一定,但中國的菜板一定賣不到這么貴。為啥?因為中國60塊菜板賣的是性價比,而美國高達6000元的菜板,賣的是品牌。這就是品牌的“溢價”效應。
在零售行業(yè),品牌化不是一個新概念。在《牛津大辭典》里,品牌化被解釋為“用來證明所有權,作為質量的標志或其他用途?!钡谑袌龅难莼M程中,品牌早已變成企業(yè)文化、個性特征、企業(yè)性格、群體劃分、企業(yè)實力等等的無形徽章,從而為品牌商創(chuàng)造無窮無盡的品牌效應。愛因斯坦曾說:“我愿把復利效應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而品牌是最能創(chuàng)造復利效應的利器,人們的每一次購買,甚至每一次瀏覽,都在加深與品牌的聯(lián)系,為下一次購買創(chuàng)造機會。從全球范圍看,越是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越是成功的企業(yè),品牌化水平越高。這也是追求優(yōu)秀品牌商的Shopify,為何把耕耘主力都放在歐美。歐美企業(yè)早已把這一套方法論玩得爐火純青,而另一邊的中國零售企業(yè)尚在苦苦追趕。不過,得益于國內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的推動,國內一些新興企業(yè)彎道超車,快速實現了品牌沉淀。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近兩年,越來越多新生國貨品牌崛起了。普華永道發(fā)布的《2021年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 中國報告顯示,現在更多中國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國產品牌。
(數據來源:普華永道2021年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
關于國內零售商“品牌化革命”之路,給了我們一個提示:品牌不僅是是企業(yè)溢價、復利、影響消費者心智的利器,也是企業(yè)占領市場,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護城河。而當疫情恢復,行業(yè)紅利退去,全球電商平臺的發(fā)達帶來了殘酷的價格競爭,也為新生品牌的發(fā)展和沉淀注入了加速劑。這是新消費時代的重大變化,變化也意味著新的生長機遇。
為了應對商品冗余、同質化嚴重,國內零售企業(yè)興起了建立自主品牌的革命。如今,同樣的歷史課題擺在跨境電商賣家面前,品牌化也成了必走之路。當然,在“品牌化”還沒成為時代口號前,許多鋪貨型賣家就把它當做轉型的重要方向,從原有的泛供應鏈鋪貨型模式逐步向自有研發(fā)、設計的品牌化方向轉型。我們來看個數字。Google發(fā)布的《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 2021》榜單中,上榜的跨境電商品牌僅比去年增加了1家,共6家。
(圖片來源:Google)
大家都知道,跨境電商品牌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繼續(xù)往下看,你也許會少走很多彎路。同樣是做品牌化,國內電商要打造的品牌是“國貨”“國潮”,而跨境電商品牌化呢?有跨境企業(yè)家這樣概括:把最優(yōu)質的服務送到最好的市場。筆者認為,這是行業(yè)對中國品牌出海存在普遍的認識誤區(qū)。我們總說的“中國品牌出?!焙雎粤似放茽I銷的兩個基本維度,而這兩個維度都與“本土化”緊密相關。
一看橫向,中國新興品牌如何與海外消費者行為特征適配?跨境電商面向的海外消費群體,文化環(huán)境、消費者的行為特征等都與國內存在很大差別。比如,當你在選擇兩家不同品牌的服裝時,a品牌標榜自己是一家環(huán)保型企業(yè),但價格稍貴,質量也一般。b品牌性價比很高,但并沒有強調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相關的品牌理念。讓國人很難理解的是,歐美消費者往往會選擇前者。Criteo 2019針對美國消費者展開的調研顯示,50%的美國受訪者在選擇要不要購買時某商品時,會受品牌價值的影響。47%的全球網購消費者,會因為品牌價值違反個人理念而改用其它品牌產品。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環(huán)?!薄翱沙掷m(xù)發(fā)展”是他們理所當然和根深蒂固的理念。近幾年,海外的很多品牌都以此為賣點,實現名利雙豐收。比如Axel Arigato ,一個瑞典的服裝鞋類品牌,售價 235 美元至 320 美元,價位并不低。然而,Axel Arigato 最大的賣點是以海洋廢料制成的再生塑料作為原料。自2014年成立以來,收入成倍增長,在剛剛出爐的美國增速最快的 Top25 品牌中,它也榜上有名。再比如,歐美市場中近幾年才新崛起,上市首日股價飆升就90%的鞋類制造商Allbirds ,也是以環(huán)保羊毛運動鞋和便鞋而聞名。這些新品牌快速崛起、沉淀的背后,都迎合了歐美環(huán)保、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理念。
二看縱向,中國品牌該如何在海外完成從“無聞”到“知名”的成長?在中國,國民家電品牌海爾算是出海品牌中的佼佼者了吧!但是在美國自主創(chuàng)牌之前,海爾也是先并購在本土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GE Applianc,然后以海爾+GE Appliances雙品牌模式,靠近美國消費者,慢慢取得信任,才最終讓“海爾”這個名字響徹美國空調市場。
(數據來源:谷歌和《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凱度)
本就欠缺海外營銷經驗和資源的跨境賣家,要跟海外品牌競爭,第一個大關就是品牌如何從“0”到“1”拿到入圍資格。不過,可以期待的是,即便疫情恢復,海外消費者的線上購物習慣已經養(yǎng)成。隨著電商滲透率一并上升,有對消費者新品牌的包容。據德勒咨詢調研顯示,52% 的消費者表示首次在品牌官網購物的因素為品牌有很高的美譽度,32% 的消費者表示欣賞其獨特的品牌風格。
(數據來源:德勒咨詢調研)
另外,電商平臺都在大力形成扶持新興品牌賣家,亞馬遜甚至提出“2022年就要做品牌”的口號。Tik Tok短視頻等新興社交媒體,更為新品牌的推廣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如果說品牌化是跨境電商的改革戰(zhàn)略,那本土化就是實現戰(zhàn)略的根本路徑。當我們衡量一個新興品牌能否成功時,最基本的要求是,它是否與本土消費者行為理念、本土法律政策相匹配。
總之,不要把品牌化想得太簡單,以為注冊個商標,貼個簽賣就是做品牌。也不要把品牌化想得太遙遠,大膽地想,謹慎地做。未來,當某個消費者在想要消費某個產品時,想起了你的名字,那屬于你的品牌化效應就開始了。
(編輯:江同)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風口星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fā)表后的30日內與風口星跨境取得聯(lián)系。
在當前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類似跨境電商品牌化這樣的轉型案例屢見不鮮。例如,某知名運動品牌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通過品牌化戰(zhàn)略,注重產品設計、品質和品牌文化的傳播,成功開拓了海外市場,實現了品牌的國際化發(fā)展。這充分說明,品牌化是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路徑。同時,隨著消費者對品質和個性化的追求不斷提高,品牌化不僅能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還能增強消費者的忠誠度。對于跨境電商賣家來說,借鑒這些成功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探索適合自己的品牌化道路至關重要。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