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精準檢測產品專利侵權風險?電商賣家實用指南——以識別產品專利權侵犯為核心的指引 2025版
在當今社會,產品的火爆程度與其吸引力成正比,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其中專利問題尤為突出。作為全球最大的跨境銷售平臺之一,亞馬遜上的電商賣家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而其中的挑戰(zhàn)中,尤以專利問題的整治令商家頭疼。一旦涉及到專利侵權,商家的賬號可能被封禁,資金也會被凍結,盡管還有申訴挽回的機會,但真正能夠成功逃脫侵權之劫的商家寥寥無幾。
我們特此分享一些判別專利侵權的途徑,希望大家能夠重視產品選擇,并對侵權行為有高度的警覺性。
對于不同類型的產品,辨別外觀專利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例如,家電、玩具等三維立體產品的專利辨別主要關注其外形,而圖畫、墻紙等注重圖形的產品的專利辨別則更側重于圖形本身,形狀相對不那么重要。需要注意的是,顏色通常不會作為辨別專利是否相似的標準。
很多賣家在無意間被指控侵權,甚至覺得自己很冤枉。這往往是因為他們忽略了產品的細微差別。整體看來,很多產品的外部輪廓大同小異,但某些細節(jié)卻為產品標注了獨一無二的專利。根據專利法的相關規(guī)定,如果兩個產品在整體觀察下具有相同的外觀設計或設計特征,僅在局部細微變化中存在差別,那么它們的外觀設計就被視為相似。
作為穩(wěn)健的賣家,需要明確哪些內容的相似不會被定義為侵權。例如,商品的規(guī)格、材料質地和內部結構等可以在選品時忽略。這些并非外觀設計需要保護的內容,因此不會成為侵權判定的標準。純功能性的設計也不作為外觀專利的保護內容。產品的價值在于滿足人們的需求,比如車輪的設計必須為圓形才能使用,其他形狀的根本無法使用,人們也不會在這方面指責侵權。
如果賣家對自己的產品非常有信心并未侵權,那么在回應平臺的郵件時也要積極應對。這里的積極指的是態(tài)度要堅定,避免使用“可能”或“應該”等字眼。即使勝訴希望渺茫,也要積極回應、友好溝通、及時清理庫存以降低損失。
以上是我們的建議,無論是在前期選擇產品還是在后期正式運營中都可以作為參考。希望這些提醒能夠幫助大家避免被貼上侵權的標簽。
(來源:麥小田談侵權)
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場!本文經原作者獨家授權供稿,任何單位和個人如需轉載,需經原作者和風口星跨境共同授權同意。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