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貨值超十億,眾多公司聯(lián)手對深圳某貨代提起大規(guī)模訴訟:行業(yè)風波中心風波未了休!
據爆料,深圳某貨代公司在今年3月至6月期間攬收了一批防疫物資,涉及大約29個柜子。雙方約定以雙清包稅模式發(fā)貨,貨物本應經過鐵路運往波蘭,然后在捷克拆柜清關后交付給德國UPS提取,再通過UPS服務網絡派送到歐盟客戶手中。自5月份開始,多批貨物清關異常緩慢,至今仍未完成妥投。
初步統(tǒng)計數據顯示,此次事件涉及超過30家貨代公司。這些貨物中包括口罩、額溫槍、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也有家具、電子產品等普通貨物。由于防疫物資在4、5月份時價格仍高企,因此貨值和運費都很高,涉案貨值超過10億元,運費高達270多萬元。
受影響的貨代公司已經集體起訴深圳這家貨代公司。據爆料者透露,涉事貨代公司后續(xù)以公司虧損、賬上無錢為由,試圖向各客戶籌款解決后端清關派送問題,這引發(fā)了廣泛質疑和不滿。涉事貨代的股東則回應稱,貨物延遲清關是因為境外海關的原因,目前正在積極協(xié)調中。
有消息稱涉事貨代將后端清關部分交給深圳另一家物流公司負責。在6月10日,涉事貨代公司發(fā)生了重大變更,大股東退出、法人離職。有傳言稱這次變更是因為內部矛盾,但這一消息尚未得到證實。值得注意的是,涉事貨代與深圳物流公司背后可能有共同操作者。深圳物流公司此前已宣布解散,聲稱受疫情影響,公司業(yè)務量大跌。
從2017年開始,這伙人運作的貨代公司每年都有類似問題出現(xiàn)。前期貨物清關派送順利,后期則讓客戶額外出錢解決問題。有貨代表示,行業(yè)內有些物流公司或貨代公司專門“鉆空子”,低價吸收大量貨物后轉移公司資產,變成空殼公司。賣家和貨代都應警惕不良貨代或物流公司的“坑”,選擇物流渠道時要仔細辨別,并考慮多家合作、多渠道發(fā)貨以分散風險。
未經許可,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容。如有轉載需求,請聯(lián)系:。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