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11Mian美市首戰(zhàn)失利原因探析(2025版)
阿里巴巴曾試圖在美國復制其在中國的成功,為此收購了美國的購物網(wǎng)站11 Main。僅僅一年后,阿里巴巴將11 Main出售給了另一家美國在線交易平臺OpenSky。盡管阿里巴巴的財政年度收入達到123億美元,但11 Main僅占據(jù)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業(yè)務。
阿里巴巴去年在美國進行了史上最大的IPO交易,上市融資額高達250億美元,目前市值已達2000億美元。盡管阿里巴巴在經(jīng)濟實力上占據(jù)優(yōu)勢,他們卻在美國市場上遭遇滑鐵盧。
據(jù)外媒報道,Christopher Tang是UCLA的特聘教授,他對阿里巴巴在美國網(wǎng)絡零售業(yè)務上的嘗試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11 Main是一個銷售美國商品和工藝品的網(wǎng)站,沒有自己的產品庫存,也不管理平臺賣家的庫存。這與阿里巴巴在中國的運營模式相似。
為什么阿里巴巴在美國市場上失敗了呢?Christopher Tang認為,阿里巴巴對市場的判斷完全錯誤,他們不了解美國消費者的需求,而且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他們忽視了物流支持的重要性。
美國消費者習慣于電商帶來的便捷體驗,他們希望商家提供價格競爭力的產品,要求兩天送達,并且希望產品質量值得信任,退貨方便。11 Main并沒有滿足這些需求,因為它缺乏物流支持。在11 Main購物時,消費者直接和賣家建立交易關系,阿里巴巴更像一個中介。
直接讓賣家自己發(fā)貨會導致運費高于亞馬遜,因為賣家的經(jīng)濟實力無法與亞馬遜相比。11 Main缺乏品牌意識及客戶評分系統(tǒng),導致消費者不愿意以高價購買不知名品牌的產品。
盡管阿里巴巴在這次嘗試中失敗了,但他們從中學到了寶貴的教訓。現(xiàn)在,他們正在轉變戰(zhàn)略,重點幫助美國賣家在中國銷售產品。中國消費者之所以喜歡美國產品,是因為他們不用擔心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那么,11 Main的失利是否意味著沒有企業(yè)能與亞馬遜及eBay等網(wǎng)絡零售商進行競爭了呢?Christopher Tang認為,商家是否可以開拓一個利基市場是成功的關鍵。一個零售商試圖制霸所有產品種類是不可能的。要想與亞馬遜或eBay競爭,必須有一個銷售特殊產品的策略。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wǎng)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