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 Day在即,如何保障跨境賣家免受侵權風險?Listing細節(jié)至關重要!
在跨境電商的領域里,“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的古訓同樣適用。若想有效防止侵權,深入理解侵權類型及其觸發(fā)風險是首要任務。只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更好地規(guī)避潛在風險。
一、商標侵權的識別與防范
商標侵權是一種常見的知識產權侵犯行為。未經產品品牌官方的正規(guī)授權,擅自使用對方已注冊商標,或在商品上貼有對方商標,均屬于商標侵權行為。
防范建議:在選品或上架前,進行商標查詢工作至關重要。要特別注意,即使是產品關鍵詞也不可掉以輕心。像呼啦圈(HULA HOOP)、飛盤(Frisbee)等一度被視作普通關鍵詞的詞匯,實則可能是注冊商標,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侵權風險。
二、專利侵權的類型與應對策略
專利侵權主要涉及產品的外觀設計、結構或方法的專利權。具體可分為外觀專利侵權和發(fā)明專利侵權。
外觀專利侵權的判定標準是大眾是否會將涉案產品誤認為專利產品。若產品與他人的外觀專利高度相似,則存在較高的侵權風險。而發(fā)明專利的獨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廣泛,即使產品外觀未變,若落入獨立權利的保護范圍,仍有可能構成侵權。
應對策略:無論新品還是熱銷品,都應進行專利檢索,了解產品是否存在侵權隱患。即使是長期熱銷的公模產品,也需留意是否有被搶注專利的可能。對于自行研發(fā)的產品,及時注冊專利是必要的。
三、版權侵權的警示與處理
未經授權使用他人的版權作品,如盜圖、圖片過于相似、照抄他人listing文本等,均存在版權侵權風險。
處理建議:版權遵循自動保護原則,因此使用他人原創(chuàng)作品時需格外小心。為完全避免版權侵權,賣家應堅持原創(chuàng),確保作品從創(chuàng)作之初就屬于自己。
四、面對侵權投訴或訴訟的應對措施
若在平臺上收到侵權通知,賣家需仔細分析郵件內容,判斷是否真的存在侵權行為。若確認侵權,應及時下架產品并準備申訴材料;若認為無侵權或存在爭議,應通過郵件向平臺提供不侵權的證據分析。若面臨律所的侵權訴訟,賣家需迅速找出并刪除侵權產品、確認賬戶狀態(tài)、分析案件情況并決定是否和解或應訴。
隨著Prime Day銷售旺季的臨近,賣家在追求銷售業(yè)績的更需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亞馬遜對侵權行為持零容忍態(tài)度,賣家需多加防范,以免錯失銷售良機。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旨在為跨境電商提供侵權防范及應對策略的指導,具體操作請根據實際情況及法律規(guī)定進行。)(來源:JOJO探跨境。本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立場。)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轉載或用于其他商業(yè)用途。)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