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跨境支付發(fā)展現狀及提升競爭力策略
亞洲跨境支付的發(fā)展現狀
近十年來,亞洲國家在經貿領域快速崛起。據麥肯錫統計,亞洲在全球貨物貿易中的份額從2000 - 2002年的25%升至2015 - 2017年的33%;全球資本流動比重從十年前的13%提升至23%;跨境數據流比重從10%升至16%。經濟總量與貿易總量的增長極大拉動了亞洲各國對跨境支付的需求,為亞洲跨境支付市場提供了廣闊發(fā)展空間。
亞洲各國積極利用新技術進行跨境支付系統及服務的打造。像中國人民銀行獨立開發(fā)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新加坡快速安全轉賬系統(FAST)、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通信媒體發(fā)展局聯合發(fā)布的快速反應編碼系統(SGQR)、印度國家支付公司開發(fā)并由印度央行監(jiān)管的統一支付接口(UPI)、泰國大城銀行區(qū)塊鏈解決方案等。不過,相較于全球傳統跨境支付系統及服務,亞洲國家或地區(qū)發(fā)起的跨境支付業(yè)務處理量少,市場份額占比較低,截至2019年6月,中國跨境人民幣支付清算系統(CIPS)累計業(yè)務處理量60萬億人民幣,與全球有代表性的跨境支付系統仍有差距,只能起到補充作用。
近年來,亞洲各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如中國的支付寶(Alipay)、新加坡的Nium、印度支付寶(Paytm)以及馬來西亞MOLPay等,通過快捷便利的支付服務取得突破性增長,也紛紛開展跨境支付探索。
亞洲各國在建立跨境支付平臺的同時,還開展了一系列務實合作。比如在2019年12月,日本、韓國、泰國等地組成跨境支付聯盟,參與方有中國臺灣的非接觸式智能卡運營商iPASS、韓國的NHN Payco,以及日本的LINE Corp的多家子公司,促進無現金跨境支付。各國還簽署了多個雙邊諒解備忘錄,像泰國銀行與印度尼西亞銀行在2019年4月簽署《關于支付系統和金融創(chuàng)新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加強跨境支付和支付系統監(jiān)管合作;2018年6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印度政府經濟事務部簽署諒解備忘錄,推動支付聯動工作;2019年12月,香港金融管理局與泰國銀行貨幣當局合作推出區(qū)塊鏈支持的兩層數字代幣,簡化跨境轉賬和付款,加快貨幣結算速度。
當前,全球跨境支付市場競爭激烈,新技術不斷涌現。據最新消息,某國際知名支付公司近期在歐洲市場推出了基于新技術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引起廣泛關注。亞洲各國在跨境支付領域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需不斷創(chuàng)新和加強合作,以提升自身在全球跨境支付市場的競爭力。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