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引領全球貿易變革:新世界貿易形式的崛起與未來展望(2025)
9月1日,北京阿里研究院公布了一系列關于G20國家的研究報告。其中,兩份報告《洞悉G20經濟動向:數據時代的解讀》和《跨境電商連接世界——中國2016年跨境電商發(fā)展報告》引起了廣泛關注。據《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guī)模達到了驚人的4.8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8%,跨境電商交易額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9.5%。
根據數據,雖然全球貿易增速在放緩,但中國跨境電商的增速卻依然保持了較高的水平,并持續(xù)超過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的增長速度。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電商滲透率正在穩(wěn)步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guī)模將有望達到12萬億元,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約37.6%。中國跨境電商零售交易額也將超過3.6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預計達到約37%,預計到2020年將占據30%的市場份額。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指出,跨境電商正搭建一個開放、通用、自由、普惠的全球貿易平臺。通過此平臺,數億消費者能夠輕松購買全球商品,中小企業(yè)也能將產品銷售至全球各地。這真正實現了全球連接與聯動,預示著跨境電商將成為未來全球貿易的主要形式。
根據《報告》的數據,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交易額為7512億元,同比增長了69%。其中,出口額和進口額也分別有了顯著的增長。預測未來幾年的趨勢將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到2020年,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額和進口額預計都將達到非常高的水平。
該《報告》還詳細統(tǒng)計了G20國家(不包括歐盟)與中國在跨境電商貿易方面的“連接指數”。連接指數是根據緊密程度從高到低排列的排名。排在前面的國家依次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借助跨境電商零售的蓬勃發(fā)展,全球消費者和企業(yè)能夠更自由和便利地進行國際購物和銷售活動。這意味著傳統(tǒng)貿易模式(M2B2…B2C)將逐漸轉向C2B或C2M模式。過時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依靠信息不對稱的模式將被淘汰,而生產商將直接與終端消費者建立聯系。根據消費者的實時需求進行定制化生產,并通過全球電商平臺與專業(yè)服務商共同構建一個協(xié)同生態(tài)。
在“買全球”方面,《報告》揭示了中國消費者最常購買的商品來源國和品類。其中,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是主要來源地,而母嬰用品、個人護理和美妝產品以及營養(yǎng)保健品則是消費者最常購買的品類。
在“賣全球”方面,《報告》也指出了向中國企業(yè)發(fā)出詢盤量最多的海外市場。其中,美國、英國、印度等國家位列其中。
自2016年以來,阿里巴巴集團積極響應互聯網經濟飛速發(fā)展的趨勢,提出了建立世界電子貿易平臺的計劃。這一計劃旨在幫助全球中小企業(yè)發(fā)展,促進普惠貿易和數據經濟增長,并孵化互聯網時代的全球化貿易新規(guī)則。
以上內容是阿里研究院的官方觀點和數據分析結果,不代表其他任何機構的立場。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