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危機下的連鎖反應:賣家困境與海外倉的未來走向 2025版
一季度的國內中小型外貿企業(yè)展現出了強勁的行業(yè)韌性,但隨著疫情的多輪沖擊和國際局勢的變化,供應鏈受到的沖擊已經波及到眾多實體行業(yè),對4月以來的外貿經濟形勢產生了嚴峻挑戰(zhàn)。在這場經濟大考中,物流行業(yè)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它不僅是經濟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石,也是保障外貿穩(wěn)定的關鍵因素。
國際供應鏈的變化導致各城市復工復產的不確定性增加,特別是上海疫情對國際物流港口的綜合影響最為明顯。從具體數據看,中國郵政等國有企業(yè)的國際業(yè)務收入和業(yè)務量都出現了大幅下降,五大戰(zhàn)略客戶的收入也出現同比下降。這一情況不僅在郵政體系中體現,國際大型物流商如馬士基等也面臨著船只數量減少、運量衰減的問題,導致海運價格上漲和貨柜緊張。
上海“封城”的影響尤為深遠,不僅影響了出港貨物的交付過程,包括陸上運輸、報關、檢驗、清關等環(huán)節(jié)的交易成本和時長都在增加,還導致了大量貨物積壓和倉儲成本的上漲。這種情況不僅對已經困難重重的外貿企業(yè)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也使得許多原本從事跨境銷售的商家開始轉型入場做起了貨代生意。
物流危機不僅僅是物流行業(yè)的問題,它還涉及到整個跨境電商乃至外貿環(huán)境的整體運營。付隆等業(yè)內人士表示,雖然當前面臨巨大的壓力和不確定性,但只要需求還在,貿易渠道總體暢通,物流危機一旦過去,中國的跨境貿易將有望迅速恢復。
二、深度探討:海外倉的庫存管理周期猜想
在跨境電商中,貿易訂單對物流活動有著根本的拉動作用。近年來,不少原本的跨境賣家開始轉型做貨代生意,這其中不乏一些原本只是投機的小白賣家。這些賣家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理解并掌握了庫存管理和物流運作的體系,從而具備了從事或識別貨代生意的能力。
海外倉的建設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數量和面積的增長都達到了驚人的速度。海外倉的運營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如林潔的公司所遭遇的直發(fā)物流問題以及FBA和海外倉的限倉、上架不穩(wěn)定等問題。賣家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不得不提前備足“安全庫存”,這導致了2020年大部分海外倉處于“爆倉”狀態(tài)。當銷售率開始下滑時,賣家不得不采取措施防止滯銷,從而可能對整體業(yè)務產生不良影響。
通過對谷倉庫存周轉指數模型的數據分析發(fā)現,海外倉貨物的最佳銷售周期在貨物入庫后的60-90天之間。隨著庫存時間的延長,貨物的銷售率逐漸下降。這提示我們,在海外倉運營中,合理管理庫存周期和銷售策略至關重要。
在2021年曉生排行榜中,谷倉海外倉的模型數據反映了中國賣家在海外倉的整體情況。從60-90天的平均周期開始,賣家們逐漸面臨去庫存壓力,而一旦貨物庫齡超過100天,銷售率就會顯著下降。特別是在180-270天的關鍵時期,滯銷問題開始顯現,此時賣家們通常會采取打折促銷甚至低價傾銷的手段來消化庫存。
付隆也指出,當海外倉庫存商品超過365天時,最好的處理方法是“換標”并重新發(fā)布鏈接或修改商品描述信息,但這樣一來,物流商就會重新收取出入庫費用。對于某些賣家來說,考慮到物流費用已經超出商品價值,他們可能會選擇分銷或銷毀貨物。
270天不僅是谷倉模型數據反映的一個庫齡節(jié)點,亞馬遜也在2022年5月15日公布了關于“亞馬遜物流超齡庫存附加費”的通知,將270天作為一個關鍵節(jié)點:271至365天的商品將收取每立方英尺1.50美元的附加費,存放365天以上時間的商品將收取每立方英尺6.90美元或每件商品0.15美元的附加費(以較大值為準)。
林潔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賣家,在這次應對“上海封城”以來轉變的庫存管理策略中,從原先的60天最高調整到90天,但并未能跨越平均安全節(jié)點。這反映了某些中國賣家正在逐漸成熟,通過加強庫存數據管理和提升平臺運營能力的意識,逐步考量擴大發(fā)貨量的策略。
根據網經社近期發(fā)布的調研數據,80%的海外倉庫存運營都面臨問題,70%的賣家選擇低于成本價的價格進行低價傾銷,而10%的賣家因為長期滯銷最終選擇銷毀貨物。這意味著在海外倉中,只有20%的賣家能在100天內消化庫存量,而70%的海外倉的賣家平均不晚于180天會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并在至少270天內開始進行低價傾銷。有10%的賣家平均庫齡超過270天以上,甚至高于365天,面臨貨物銷毀或分銷的嚴重滯銷危機。
由此可見,林潔這樣老練的儲管理能手在海外倉中占比很低。海外倉中8成的庫存問題卻如此巨大,這難以用賣家倉儲管理意識弱、海外倉行業(yè)亂象或海外倉模式抗風險能力有待提升來解釋。
付隆根據長期從貨代海外業(yè)務的經驗以及對現有供應鏈和跨境市場的觀察猜測認為,雖然2020年海外疫情帶動電商消費激增,但跨境市場供需關系可能已經很大程度上失去平衡。他認為大規(guī)模出現的海外倉整體性庫存超齡和貨物滯銷問題主要是由于疫情爆發(fā)以來,賣家恐慌性地加大備貨量的“羊群效應”,對整個供應鏈產生了巨大壓力的也加劇了跨境賣家對轉投海外倉需求變異放大的“牛鞭效應”。
林潔則給出了不同的猜測和解讀。她認為境外買家相對國內買家更為謹慎和挑剔,如果買家平臺運營能力弱、品類競爭壓力大且商品質量不佳、選品失準,那么他們可能難以脫穎而出?!爸挥心?0%的賣家平均能在100天左右消化海外倉庫存也就不足為奇”。
針對此次“上海封城”以來的疫情多輪震蕩造成的新一輪物流危機,風口星跨境通過走訪多家物流商、大型企業(yè)和平臺賣家綜合以上信息表明,2020年第一波疫情爆發(fā)以來海外倉生態(tài)中的“羊群效應”和“牛鞭效應”問題可能早已在為迎接本次物流危機以及整體供應鏈潛伏下來。在這一潛伏危機的狀態(tài)下,疫情催生的海運價格上漲、港口擁堵等“物流危機”只是壓倒包括平臺賣家在內的供應鏈整體生態(tài)危機的和最后一根稻草。甚至本次危機壓力造成如林潔這樣從第一輪危機中吸取教訓的資深賣家將庫存準備從30-60天果斷提升到90天,這也是加重本輪危機的一個次要因素。
【風口星手記】部分提到了物流界的一部內部紀錄片中的故事,講述了一群山區(qū)中的小伙子們如何發(fā)現商機并賺錢的故事。這與現代中國貨代早期的發(fā)展緊密相連。與那個年代不同的是,當下物流危機引發(fā)的眾多生態(tài)危機正在蔓延。我們時常會呼喊重煥生機的春風何時吹拂?疑問在這次之前我們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焦慮我們終會渡過難關再次站立還是永遠銷聲匿跡?
這或許已經不是紀錄片里那個“搏一發(fā)、黃金萬兩”的生猛年代。從那個年代過來中國物流界的發(fā)展歷程中早有人成功也早有人失敗而成功永遠是少數失敗總是多數。而我們是否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如果沒有當我們?yōu)槌晒Χ杖找?/p>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